汪剑书:亳城沦陷前后!见闻录,历史再现

易盛娱乐平台安全吗
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易盛娱乐平台安全吗 > 新闻动态 > 汪剑书:亳城沦陷前后!见闻录,历史再现
汪剑书:亳城沦陷前后!见闻录,历史再现
发布日期:2025-04-13 11:32    点击次数:183

这篇文章 originally 来自《亳县文史资料》第一辑(1984年7月),作者是汪剑书,标题叫做《亳城沦陷前后的见闻》。

亳县被日军占领前后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因为国民党反动政府不积极抗日,不到十个月,日本人就占领了中国一半的地盘,亳县也被日本人踩在了脚下。我当时还在上学,留在沦陷区,后来做过老师,也当过小职员,还参加过青年训练,所以对亳县沦陷前后的不少事情都了解一些。现在我就把我当时看到和听到的事情写出来,给大家做个参考。

1938年的春天,日本人的飞机就开始频繁地飞到亳县上空。4月12号上午10点左右,有一架国民党的双翼战斗机被日本飞机打伤了,最后降落在亳县城西边的机场。紧接着,又有三架敌机追过来,在低空俯冲扫射了一通后,还扔下了炸弹,结果那架国民党的飞机就被炸毁了。4月24号早上8点多,日本人的飞机又来轰炸了。一颗重磅炸弹直接落在北门城楼上,当场有八个人被炸死在城门洞里,血肉模糊,惨得没法看。其中有一个卖香油的,炸得头和身子分开了,血和油流得满地都是。

4月28号晚上,国民党军队把涡河大桥给烧了。5月初二下午6点左右,日本人开始进攻亳城。国民党六十八军的刘汝明部队打了几枪就往南边撤退了,亳县城就这么被日本人占了。

日本侵略军进城大概一个星期后,就成立了维持会,那个叫毛嵩山的当了“维持会长”。日本人的宪兵司令部设在姜家祠堂。不过日本人因为兵力不够,在亳县待了三个多月,到了7月28号就放弃了亳县,往北撤到了商丘。

亳县抗战简史

哎呀,这个故事讲的是很久以前的事情啦。那时候,有个叫熊公烈的县长,他带着第五路抗日人民自卫军的余亚农他们,八月五号的时候就到亳城去了。第五路军的临时指挥部就设在城里姜家洞堂这个地方。

第二支队长张普庆负责守亳北张集那些地方,第三支队长韩栗生负责南关到十河这一块的防务,第六支队长马允修呢,则是负责东关到城父那边的防务。城防警备司令部就在亳县北关永和街,司令是张振华,他是临泉人。这个人还挺进步的,当时还有个共产党员叫王少庸,在他的手下当教育长呢。他们每天都会派稽查队去检查纪律,晚上还出去巡逻。

没过多久,他们就把那个日伪维持会会长毛嵩山从商丘抓回来,然后枪毙了他,给那些汉奸们一个教训。

到了十二月,新四军第四支队的彭雪枫带着队伍从西北过来,跑到豫皖苏边区去建立根据地了。第五路抗日人民自卫军也在他们的帮助下,狠狠收拾了张岚峰手下的那些土匪汉奸,像袁天柱、侯本生这些人,都在坞墙、米集那边。这一下子可好,把日寇和汉奸的气焰给压下去了,也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让亳县的老百姓更加坚定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国民党倒行逆施逼走余部

国民党那些反动派自己不打日本人,还不让别人打日本人。他们对余部恨得牙痒痒,想尽办法要掐死这支人民抗日队伍。1938年12月,安徽省长李品仙(就是桂系的那位)在金寨(当时叫立煌)开了个安徽军政会议。会议结束之后,余亚农回亳县的路上经过三河尖的时候,被第三路抗日人民自卫军的黄振华给扣住了,一直关了一个多月才好不容易跑出来回到亳县。

到了三月初,安徽省政府又派赖刚的一个师到亳县来整编余亚农的部队。余亚农不愿意被整编,三月初五的时候就带着队伍离开了亳县,往新四军那边靠拢。不过因为韩栗生和马允修从中作梗,有几个支队最后各自散了伙。这样一来,这支抗日的人民武装力量就被削弱了不少。

三月初七那天,日本鬼子集中了好多人马,从柘城和鹿邑那边朝着亳县发起了大进攻。当时守城的就只有县政府里的警察和保安队。他们逃跑的时候,为了掩护撤退,在薛阁塔上架起了机枪。这古塔就那么孤零零地立在亳县东南边,结果被日本人的炮弹打了个大窟窿。

县城第二次被占领之后,县长熊公烈带着他的警察和保安队在亳县南边的双沟集跟余亚农会合了。余亚农要求熊公烈一起抗日,可熊公烈想要投降日本人。张普庆对着熊公烈开了一枪,没打中。结果熊公烈就投靠了张嵐峰,在张嵐峰的庇护下,当上了伪政治指导处处长。

日伪统治下的亳城

日寇再次占领亳城后,城外除了驻有一个连的日军外,还有张嵐峰手下的两个师。十六师的王新民驻扎在城内,曹大中的一个师驻扎在北关,师部设在徽州州会馆。有一次,曹大中穿着便装进城,竟然当众给了日军岗哨一巴掌,结果没多久他就带着部队起义了,投奔了国民党汤恩伯的队伍。这个时候,虽然日寇占了亳城,但乡下地区都被抗日游击队掌控着。每到晚上,游击队都会朝城里开炮轰击。伪县长赵朗斋就是因为曹大中部发射的炮弹击中了屁股,才落了个残疾。

日伪还在城里成立了各种行政机构。日本特务机关的头目秦干城还兼任伪县政府的顾问,而赵朗斋则当上了伪县长。他们还划分了四个区:第一区长是孙惠甫,负责城关和涡北一带的乡镇;第二区长是汪景昌,负责从安溜集到李集的涡北地区;第三区长是耿霞甫,负责从十八里到十字河等地方。在城关建立了咸平、问礼、龙泉、明泉、涡北、三郑等镇。汉奸齐国华和万福舟还组建了警察局,加强了城乡的保甲制度,城里居民都领到了带有本人照片并盖有钢印的“良民证”。当时啊,不管男女老少出城门都得向日军守卫鞠躬行礼,进进出出都有警察盘查。

日伪统治下的涡阳

后来就成立了商会,赵春圃当会长。接着又成立了合作社,每户居民要出一块二的联合票当作股金,每个月每个人用凭证能买半斤盐。但很多时候,人们从早上就开始排队,一直排到天黑也买不到盐。这个时候,日军带着警备队,在伪军和警察的协助下,经常去各个乡“扫荡”,抢鸡抢粮,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为了控制中国人的思想,日本鬼子又搞了个新民会,这个组织的次长是个叫佐藤金作的日本人,下面的工作人员和翻译大部分也是日本人或者以前住在东北的中国人。(会长是由县长赵朗斋兼任的。)新民会的一个部员,一个叫半田的日本人,还在城里大寺巷口开了个青年训练所。这个训练所专门培训那些住在沦陷区、年龄在十八到二十五岁之间的年轻人,每期培训两个月,每期大概有四十个人。培训的内容包括军事训练、新民主义思想、日中友好以及日语。培训了几期后,就从这些学员里挑选了一些人,组成了青年指挥部,在新民会的指挥下继续搞训练工作。1940年的春天,在毫县正式成立了新民青年团部,主任是苏鸿九。在县团部下面还设有训练所,各区也有支部,主要就是开展青年们的培训工作。重点是在城里,也就是第一区。第二区只办了两期培训班,第三区和第四区根本就没办过。后来又设置了镇支部,每天让符合条件的年轻人都集中起来训练两个小时,主要是军事训练。

日伪统治下的亳县

1938年12月,汪精卫向日本人投降了,然后就成立了那个臭名昭著的南京汪伪政权。华中和华南这些地方都归汪精卫管了,而亳县呢,就划到了张岚峰的第四方面军手下。当时进驻亳县的有张岚峰手下的第八军陈扶民的一个军,还有黄秀甫的挺进军的一个军,再加上刘子仁的一个师。这总共两万多人吃的喝的全都得靠亳县的老百姓供给。他们到处收粮食、要钱,把农村搞得一团糟,生意也没法做了。三十团的团长韩景春在城南的十河那边驻扎,还在路上设卡,专门欺负过往的商人。

张岚峰在亳县的恶行

亳县的县长和顾问都是张岚峰安排的。先是刘铭斌当县长,后来换成了胡景陶,顾问则是牛乾初。胡景陶以前是国民党临泉指挥所党政分队的人,有点像戴笠那种人物。他是河南夏邑人,毕业于上海工商学院,后来被张岚峰的秘书长调到亳县当县长。这家伙特别霸道,在县里各个单位都得写他的“训条”,谁要是违反了就得挨罚。他还到处种罂粟,征收高额的鸦片税,所以亳县吸鸦片的人特别多。那时候镇上集市上摆着卖鸦片的桌子,城里开了不少鸦片馆,还有女服务员专门给人烧烟。张岚峰还特意派人开货行,规定价格,大量收购鸦片,然后把熬出来的鸦膏做成烟砖(每块两斤重),用车运到商丘去卖,这样赚了不少黑心钱。

张岚峰的小叔张先甫,在亳县东关和张集田庄驻扎的时候,仗着他哥的势力,干了不少坏事,比如欺负妇女、拿枪抢东西,简直坏透了。张岚峰在亳县统治了四年,干的事情实在是数都数不过来!

解放战争期间,张岚峰被抓了,关在太行山地区。临死前,他对原来国民党河北省省长高树助手下一个叫仇石云的人说:“豫东皖北的老百姓恨我是有原因的。我不光自己当了不改悔的汉奸,我小叔张先甫也替我做了不少对不起老百姓的事,现在想想真是罪孽深重啊!”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易盛娱乐平台安全吗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